即使科學家已經大聲疾呼,
預告彗星將撞上地球,
甚至到了抬頭即可肉眼看見時,
仍有不少人認為那都是假的,
只是製造恐慌的謠言而已。
真實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個狀態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有個變數改變時(如彗星),
多數人可能都不會察覺,
或因無法理解而無視,
甚至合理化他們原先的想法,
讓那些改變成了「房間裡的大象」。
還記得我上讀小學時,
課本寫的台灣人口是1,900萬人,
小學五年級則是看到新聞報導,
大肆慶祝台灣突破2,000萬人,
然後是國一的2,100萬人,
大三的2,200萬人,
到金融海嘯前夕的2,300萬人。
當時的我八成會想,
這樣一路下去,
再過數十年,
台灣一定會變成世界的人口大國吧。
不,並沒有。
從2019年起,
也就是我40歲那年,
台灣開始出現「生不如死」的現象,
也就是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並且落差將會不斷擴大。
當有個變數改變時(如彗星),
多數人可能都不會察覺,
或因無法理解而無視,
甚至合理化他們原先的想法,
讓那些改變成了「房間裡的大象」。
還記得我上讀小學時,
課本寫的台灣人口是1,900萬人,
小學五年級則是看到新聞報導,
大肆慶祝台灣突破2,000萬人,
然後是國一的2,100萬人,
大三的2,200萬人,
到金融海嘯前夕的2,300萬人。
當時的我八成會想,
這樣一路下去,
再過數十年,
台灣一定會變成世界的人口大國吧。
不,並沒有。
從2019年起,
也就是我40歲那年,
台灣開始出現「生不如死」的現象,
也就是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並且落差將會不斷擴大。
我生命的上半場,
之前的40年間,
台灣人口從1,700萬人變成2,300萬人,
成長了將近600萬人,
變得熱鬧又擁擠。
我人生的下半場,
之後的40年間,
台灣人口可能從2,300萬人變成1,700萬人,
減少了將近600萬人,
回到我幼時的舒適寬敞。
之後的40年間,
台灣人口可能從2,300萬人變成1,700萬人,
減少了將近600萬人,
回到我幼時的舒適寬敞。
這現象會帶來哪些變化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