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房間裡的大象

千萬別抬頭中,
即使科學家已經大聲疾呼,
預告彗星將撞上地球,
甚至到了抬頭即可肉眼看見時,
仍有不少人認為那都是假的,
只是製造恐慌的謠言而已。


真實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個狀態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有個變數改變時(如彗星),
多數人可能都不會察覺,
或因無法理解而無視,
甚至合理化他們原先的想法,
讓那些改變成了「房間裡的大象」。

還記得我上讀小學時,
課本寫的台灣人口是1,900萬人,
小學五年級則是看到新聞報導,
大肆慶祝台灣突破2,000萬人,
然後是國一的2,100萬人,
大三的2,200萬人,
到金融海嘯前夕的2,300萬人。
當時的我八成會想,
這樣一路下去,
再過數十年,
台灣一定會變成世界的人口大國吧。

不,並沒有。

從2019年起,
也就是我40歲那年,
台灣開始出現「生不如死」的現象,
也就是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並且落差將會不斷擴大。


我生命的上半場,
之前的40年間,
台灣人口從1,700萬人變成2,300萬人,
成長了將近600萬人,
變得熱鬧又擁擠。

我人生的下半場,
之後的40年間,
台灣人口可能從2,300萬人變成1,700萬人,
減少了將近600萬人,
回到我幼時的舒適寬敞。

這現象會帶來哪些變化呢?


以前覺得退休後一定領的到退休金,
未來領退休金的人遠多於提撥退休金的人,
能領到的有多少呢?

以前覺得房價只會不斷上漲,
未來少了600萬人的住房需求,
加上現在拼命狂蓋新屋,
空屋率會有多高呢?

以前車流量不斷增加,
只好一直蓋新的道路、快速路、公共運輸,
未來少了600萬人的交通需求,
加上線上會議、辦公的型態出現,
高鐵、台鐵還營運的下去嗎?



當然,
不一定都是負面的,
也許先前擔憂自動化的情況下,
人力需求大減恐提高失業率,
或許因為人口自然減少,
失業率不增反降喔。

而為了避免因為少子化衝擊,
教師大規模失業,
未來平均一個老師教不到10個人,
教學品質都大幅提升啊。

除此之外,
你還想的到甚麼可能性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