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股市裡的奧林匹克精神

疫情的風雨飄搖中,
遲來的奧運,
象徵人類不向病毒認輸的決心,
中華隊這次更是展現了不凡的成績,
不只是奪得金銀銅獎牌的熱門人物,
更包括預賽排名全體第二的蝶王王冠閎,
淘汰掉南韓大魔王的神射手湯智鈞,
闖入決賽排名第五的快槍手吳佳穎,
創下台灣體操全能最佳第七名的貓王唐嘉鴻等,
都是拚盡全力不留遺憾的遺珠。


當然,奧運要關心,股市也持續留意,
近期的股市多空詭譎萬變,
Delta病株、美國縮表、通膨升溫交織,
伴隨著指數創高卻總有些不確定感參雜,
「動能操作」這名詞在上半年成了顯學,
操作最強勢最熱絡的股票,
一天的獲利就擊敗了存股一年報酬,
這都讓人對存股族懷疑起了自己。

此刻,
小編也想學習辛度的溫暖,
安慰安慰失落的存股族們:
「你已經很努力了,只是上半年不是你的局」
不需要因此而懷疑自己的策略,
更不要因此去改變邏輯,
他們有他們的大輸大贏,
你們有你們的十拿九穩。

當然,
有人會花很多時間鑽研總經與全球供需指標,
同時又在研究公司基本面與財報,
還能把技術分析各種技巧研究透徹,
然後追蹤籌碼掌握大戶動態,
偶爾再做做多空配對交易,
從存股、趨勢單、短線操作、當沖到套利,
無役不參與,
不過對多數人如小編而言,
時間恐怕永遠就像射箭比賽時一樣寶貴,
短短數十秒內要掌握外在風向、光線、濕度,
還要能穩住自己的操作和信心精準拉弓發射,
在高手如雲的市場上真的不容易獲利。

小編認為,
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參加十項全能,
寧可花最多的時間,
把一個湯瑪士迴旋練到極致,
甚至精準到可以成為他人效法的案例,
例如小編周遭,
有人成為長期存股的領隊,
有人成為短線交易的嚮導,
更有人成為當沖的教練。
只要掌握一種精準成功模式,
並且將之鍛鍊到如呼吸一樣自然,
就有機會在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中,
成為一個閃耀的明星喔。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想好何時要下船了嗎?

「你才第一次進場就買海運,
 我又希望你賺到錢,
 又怕你賺到錢。」

上週五對一位新客戶說,
賺到錢當然是好事,
但賺到快錢胃口養大後,
不但會不知道要停損,
也會看不上原本正常賺慢錢的步調。

因為疫情的關係,
井噴的現象在貨櫃海運和物流先後出現,
不過海水的退潮還算緩慢,
退潮後頂多只是沒穿褲子而已,
噴泉向上噴發後,
落下的速度可是自由落體,
摔在水泥地上可是斷手斷腳的。
都說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可想過風停的時候豬會摔得多慘。

近期不管是貨櫃、散裝、物流,
不約而同全數都從高檔回跌超過兩成,
也就是傳統上認定轉空的訊號。

撇除處置股票的預收款券量能急凍不說,
此刻的航運仍處於景氣高峰,
最好的時刻還沒到來,
但是意外與明天永遠不知誰會先到,
股價高點卻總比營運高峰還要先到,
且麻煩的是永遠讓人猜不準。

就以營收來看,
2007趁勢而起的中鋼,
2011風光一時的宏達電,
2017橫掃千軍的國巨,
都因為基本面的大好而出現波段行情。




但即便緊盯著營收看,
一發現成長縮減甚至衰退立即賣股票,
股價也早就已經腰斬甚至斬到大腿去了,
中鋼還有解套的機會,
千元買進宏達電與國巨的投資人,
又會等到何時解套呢?

去年八月以來的貨櫃三雄也是不可一世,
供需的失衡、報價的大漲、解封的需求,
連續推升股價創下不可思議的境界,
但當朋友、網友都從貨櫃三雄賺到數倍的錢時,
相對高檔買進三雄恐難以冀望數倍的空間,
此刻的回檔究竟是中場休息還是九局下半,
沒人可以準確預知。

不過不管從何角度何時要切入,
最重要的是,
進場一定要先擬定好退場策略,
且這策略決不會是「漲到不能漲為止」,
或是「我要賺個50%就跑」之類的,
這樣的機制不是沒用就是不一定會實現。

如「當走勢跌破X線」、「當股價回檔X%」,
符合條件的第一時間就是退場的最佳時機,
唯有如此才能守住累積的獲利,
避開被套牢十多年的風險。

#相關新聞
航運股史詩級奇航,還能續航多久?全看這4個關鍵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158

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為什麼會買不到疫苗?

「為什麼會買不到疫苗?」
「不是早早就下訂單了,為什麼就是沒有到?」
「拜託,請先弄清楚市場狀況啊。」

今天市場充斥著這樣的聲音,
別誤會,不是在講AZ疫苗,
是在講聯亞疫苗....的股票。

今天聯亞疫苗旗下的「聯亞醫」上興櫃,
開盤前投資人就磨刀霍霍了,
掛牌參考價30開始起跑,
特別的是開盤幾分鐘內委賣並無掛單,
結果一路衝過50、100、150、200元大關,
投資人的掛單在後面一路追趕,
許多成交價都是看得到吃不到。


於是開盤附近不斷接到投資人抱怨,
「我價格明明就比成交價高,為何買不到?」

其實每次投資人交易興櫃的股票,
常常都有這樣的疑問,
其實興櫃的規則與一般上市櫃股票不同,
推薦券商要負責掛單造市,
而有兩個重要規定要留意:

一、報價的揭露,只會有造市券商的委託單,
投資人的委託單並不會放出來讓大家看到喔。

二、每筆交易的雙方,一定會有一方為造市券商,
不會有投資人的買單和賣單互相成交。

正因為如此,
假設造市券商掛100買進、105賣出,
想買股票的某甲看到買賣價差那麼大,
就取中間值掛個102等看看,
但他掛的102並不會顯示在盤面上。

隨後即著成交的某乙想賣這檔股票,
就直接掛100元賣出,
於是成交價顯示為100元,
但因這筆成交的買方只能是造市券商,
所以某甲的買單雖然價格較高,
但並不會成交。


然後營業員就等著接到電話了。
「為什麼我都買不到疫苗?」

相關新聞:國產疫苗新兵聯亞藥登錄興櫃 首日飆6倍衝220元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230034.aspx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疫情不等於行情

「完蛋了,下周一會跌多少1000點嗎?」
「可能會看到大盤跌停吧!」

自從周六爆出合計721例確診案例後,
恐慌氣氛似乎再度蔓延起來,
雖是休市的假日,
但股票群組同樣充斥悲觀看法。

不過,
就像小編前篇所說的,
「確診數字是落後指標。」
「政府的管制與民眾的自制才是先行指標。」

君不見,
這兩天各大城市就像時間暫停般,
網路上分享的空拍影片,
空蕩蕩的街頭如電影特效般,
既寧靜卻又奇幻。

與之對比的,
卻是媒體和網路24小時的疫情訊息,
尤其是討論「回歸校正」的議題,
更是擾亂每一顆自我隔離的心。


不過,
這邊再次強調:

「疫情」這件事,
民眾看的是是否能夠完全平息,
本土確診數何時+0;

「行情」這件事,
市場看的是未來的趨勢,
最糟的狀況是否已經過去。

如果疫情意外發展,
接下來影響股市的,
就不會再是疫情本身了,
而是市場資金浪潮是否有改變,
例如美國是否會正式開始縮表,
通膨是否會讓升息更有壓力。

在這之前,
台股今早的「回歸校正」,
反而是上週未及上車投資者的好機會喔。

對了,
還是提醒大家,
戴口罩、勤洗手、少群聚,
並且保持正面樂觀情緒喔~

========================

新聞:1日7數值 防疫資訊極度混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480093

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創高的確診人數是落後指標

驚滔駭浪的周末假期,
連續兩天確診案例超過200人,
多點式的爆發更是讓足跡追蹤防疫失效,
得要靠半封城式的政府管制,
搭配上人們的群體意識來壓制疫情了。

積壓了兩天的賣壓在今日開盤出籠,
然而早已大幅修正的盤勢,
讓買盤開始逢低進場撿便宜,
指數和個股的跌幅也逐漸收斂,
可惜盤中臨時舉辦的記者會,
再度嚇到大盤吃手手。

說起疫情,
我完全不是專家,
不過就邏輯來推論,
這週每天確診人數可能一直創高,
且就算等比級數增加都不為過,
畢竟光吃一個喜酒要篩檢1,500人了。

這時候的關鍵是,
看到確診數字大增固然令人恐懼,
不過其實確診數字算是「落後指標」,
落後於「實際疫情惡化度」,
因為疫情已經多點擴散,
染疫人數恐怕相當多,
但確診人數大增並非現在開始大量感染,
而是因為現在開始大量採檢(昨天單日8,451件)。


這就像財務報表是落後於實際訂單的,
當公司掉了大訂單,
大多投資人是不會知道的,
等看到營收發現數字很難看時,
其實已經是下個月初的事了,
這時候股價早就修正一大段了。

既然確診數字是「落後指標」,
那誰會是「先行指標」呢?
我認為是「管制措施」和「人們的自制」,
這兩者都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率,
前者在這兩天分別提升至三級,
並開始停課措施,
後者則從這兩天的「空城計」,
看到人們快速改變生活習慣。

因此,
伴隨著落後的「確診數字」大增,
實際「疫情的惡化度」卻是下降的,
大家共同忍耐兩到三禮拜,
要度過這波危機,
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啊。

而股價與大盤通常是「先行指標」,
稍稍領先實際的疫情,
上週三市場擔憂是否進入「三級」管制,
結果當天盤中就大跌了千點,
等到昨天開始宣布三級管制,
今天反而跌幅只有一半,
且收盤並未跌破當天的低點。


由此推論,
若這兩天檢測出來的確診高峰出現,
便很有機會利空出盡,
也就是八折撿好股的最佳時機了。

相關新聞:台股殺很大外資撿便宜 逆勢買超334億元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105170299.aspx

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缺貨漲價概念股要怎麼操作?

今年缺貨漲價題材蔓延許多產業,
從傳產的海運貨櫃、鋼鐵、紙、玻璃、紡織,
到電子的面板、IC晶片、被動元件等,
帶動相關族群大漲一波。

這幾天,
這樣的走勢,
讓我想起三年前被動元件行情,
一樣是缺貨漲價題材,
該族群股價先出現莫名飆升大漲,
而後財報開始陸續展現爆發力。

就已當中最大的某家來說,
每月營收公布出來都是伴隨驚呼聲,
較前一年度的成長率動輒100%、200%,
最高來到七月份的282%,
股價也因此創下1,310元的紀錄。


當時為了在第一時間下車,
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
都在營收年成長率何時開始回落,
即便如此也難以跟上股價步調,
當九月公布八月的營收年增率278%時,
股價早已經修正到500元以下了,
跌幅都超過60%了。

因此,
這種缺貨漲價類型的股票,
比較安全的方式,
可以使用先前提過的移動停利觀念,
也就是股價從高檔回跌20%時,
認定為由多翻空的跡象,
不管自己本身損益,
先落袋為安再說。

當年國巨在上漲飆升過程中,
僅有一次跌破20%的回檔,
當時出場的價格還有約1,000元,
雖然少賺20%,
但與後續的跌幅比起來,
把魚尾留給別人吃,
絕對是划算多了的選擇喔。


同樣的,
現階段相信不少投資人手上持有缺貨概念股,
這幾天大盤經過下殺之後,
是該用此標準檢視一下,
哪些族群或個股已經從高檔回跌20%轉弱,
此時不管有沒有反彈,
先減碼拿回資金等待下波主流,
是比較安全的作法喔。

========================

新聞:鋼市暌違 12 年噴出大行情!
https://finance.technews.tw/....../taiwan-shares....../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你們怎麼都沒有感覺?

新一波的疫情風暴來襲,
風暴中心是航空公司和防疫旅館,
回想過去三月以來,
從白牌計程車司機、敦睦艦隊、到部桃風波,
每次風波都是來勢洶洶,
在防疫小組和全民努力下,
最後都是有驚無險。

然而比較特殊的是,
這次的危機還未解除,
甚至恐有擴大趨勢,
卻明顯感受人們的危機意識,
遠低於前幾次的警報。

即使報章媒體網路鋪天蓋地報導,
去便利商店買東西,
還是一堆人不戴口罩,
店員也未加以提醒,
而其他人也習以為常。

是太相信防疫小組的危機處理能力,
還是對危機已經感到麻痺?

麻痺是一件可怕的事。

同樣從去年三月以來,
全球股市每次的下跌危機,
都被一次次創新高給順利化解,
任何大跌下所做的停損,
事後都顯得多餘,
這狀況經歷了一整年,
讓投資人對風險都已經麻痺。


於是當這兩天的急殺,
許多投資人不管甚麼持股部位,
不管成本多少、獲利虧損,
都認為持股下跌後一定會創高,
所以崩跌過程中完全沒有動作。

「投資人,你們怎麼都沒感覺?」小編很想問。
「我是睡著了。」他們應該這麼回答吧。

小編的作法是:
股票分為長線價值投資與短線價差操作,
長線投資部位不動,
短線價差部位則各有出場價設定,
在回檔過程中下跌碰到出場價,
電腦自動幫我賣出,
然後整理後我再尋找強勢股介入,
確保不會有短線操作變成長線套牢的狀況出現。

不論危機或承平,
記得短線價差操作在進場時就要有出場機制,
千萬別說「我覺得差不多就會賣」,
那通常就是深度套牢的起點啊。

對了,還有請記得勤洗手、戴口罩、少群聚喔。

相關新聞:台股殺聲震天盤中重挫逾500點 跌破1萬7000點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045004.aspx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考金銀飯碗不如投資金銀飯碗

金融股對很多投資人來說,
有很不一樣的情感。

如果您對金融股是避之唯恐不及,
那有可能您股齡非常資深,
買過接近2,000元的國泰人壽,
或是超過1,000元的省屬三商銀,
也真的聽過不少投資人到現在還沒賣。

如果您對金融股是情有獨鍾,
那有可能是在金融風暴後才進入市場,
相信政府對金融的高度監管,
網通電子的泡沫化讓你只相信金融股。

如果您把金融股當成存錢筒,
屬於只買不賣配息優先價差其次,
那很可能是聽到新生代理財網紅分享,
也就是俗稱的存股族。

不管您對金融股的感覺如何,
這族群在台股佔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且政府對金融的監管比一般公司高,
受存股族青睞非常合理。

以下將所有金融股分類,
包含銀行、保險、證期三大類,
以及綜合性的金控,
依照今天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
提供大家比較參考喔~





相關新聞:富邦金宣布每股配發股利4元 創史上新高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104290372.aspx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鳳凰花開也將畢業的富邦VIX

「ETF真的是很危險,動不動就下市。」
不明就裡的投資人如此說道。

富邦VIX ETF在上周五為止,
跨過近30個營業日淨值低於2元的門檻,
來到1.979元,
符合了申請下市的規定。

去年一檔元大原油正二下市,
讓不少投資人蒙受損失,
小編也寫了幾篇相關文章,
這次的富邦VIX下市,
截至目前還有超過5萬名股東,
總持有張數將近400萬張。

其實之前不管淨值低於多少,
也不論門檻是否接近,
已經深度套牢的投資人,
總還是像被長期欺騙的女子,
仍盼著風流男友為她改邪歸正一樣,
無法下定決心做個了斷。


在先前溢價的情況下,
小編建議投資人直接停損,
但捨得停損的投資人真的不多,
這也是之前所提的,
一旦賣掉之後如果反彈,
會覺得是自己做的決定得自己承受,
但如果是被清算,
就是環境不佳流年不順投信亂搞政府眼盲。

那到底要不要現在這時候賣掉呢?

因為目前已經沒有溢價,
且並非一經申請終止契約立刻下市,
下市清算作業期間內還可以交易,
規則上提到金管會核准後,
大約還有約26個交易日,
這期間市況如何還很難說。


因此,
如果此刻應該撇開沉默成本不管,
重新歸零思考:

如果你覺得美股在一個月內可能出現崩跌,
想要為持股部位做避險,
還是可以「短期」持有,

但是如果你覺得全球資金浪潮下,
股市易漲難跌,
那建議趕緊「賣出」拿回資金,
投入在更有機會獲利的標的上。

相關連結:逾5萬股東尚未逃命!期富邦VIX已達清算條件將申請下市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3656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買比特幣還是交易所?

Coinbase(Coin.us)昨晚在美股掛牌交易,
在金融市場掀起一小波話題,
除了它是首家公開上市的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外,
本身營運成長更是驚人。

在比特幣價格飆升的熱絡氣氛下,
Coinbase今年第一季營收躍升至18億美元,
較去年大幅成長840%,
超越了去年全年的水準,
光是第一季淨利就達7.3億美元,
超過去年「全年」淨利的2倍。


比起資金直接配置在比特幣,
去投資類似於莊家的交易所,
不但能夠參與到比特幣市場的熱絡,
即使比特幣價格不漲,
交易所還是有交易收入創造盈餘,
在這一點上,
可能讓傳統股票投資人更為舒服。

畢竟持有比特幣最大的懸念,
就是它本身並不會生息,
放一枚比特幣在自己的冷錢包內,
過了一年也不會變成兩枚,
因此在理財上比較屬於平衡避險的性質,
不過受惠於各國印鈔票越來越沒有操守,
導致比特幣的相對「匯率」不斷上升,
從2011年2月9日那天起,
一枚比特幣兌換一美元的黃金交叉後,
短短10年的時間,
就來到一枚比特幣兌換63,000美元左右,
漲幅非常驚人。


光10年63,000倍這一點,
比特幣還真的是打趴市場所有投資,
也讓所有「未曾持有過比特幣」的人,
以及「曾經持有過比特幣」的人,
在現在這時間點上都是扼腕不已。

「比特幣」這三個字對大家來說,
就是「早知道」的同意詞。

不過這時候也要問問自己,
如果時間回到2011年2月9日,
比特幣一枚等於一美元的時候,
我們突發奇想投入100美元(約3,000台幣),
共買進100枚比特幣,
然後經歷過價格上下波動,
經歷過各國政府不同方式的打壓,
也經歷過風風雨雨的消息,
我們真的能堅持一直放到現在嗎?

在當時很多人還在說比特幣是詐騙的年代,
我猜多數人頂多漲到一枚300美元,
100枚比特幣價值高達30,000美元時,
也就是可換成約900,000台幣時,
就忍不住紛紛獲利了結,
拿去換買一台新的MAZDA了吧。

當下會覺得只用3,000元台幣換到一台新車,
但到了現在幾年後回頭看,
會恨不得想拿棍棒砸爛這台MAZDA,
就是讓它讓我少賺到1.8億元的。

所以重點不是甚麼標的,
而是誠實了解自己人性的缺陷,
設計出符合自己的一套機制,
不管遇到甚麼樣的商品,
才能掌握到財富重分配的機會。

筆者有位人稱「比特幣首富」的好友,
就把資產配置的概念運用到比特幣上,
將資金規劃出一定比例在各種ETF和比特幣等,
這樣一來,
當比特幣價格上漲導致比重偏高時,
就減碼比特幣轉至VT、台灣50等ETF,
而當比特幣價格回檔導致比重偏低時,
就從ETF轉至比特幣。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
不需要去判斷價格高低問題,
只要不斷用「再平衡」去維持比重,
自然就做到買低賣高的效果了。

至於效果如何,
看他不用上班開著特斯拉一直環島,
就知道這麼做的好處在哪了。

========================
新聞:Coinbase上市首日股價搭雲霄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29966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富邦VIX也陷入泥沼

屢次提醒大家留意風險的富邦VIX ETF,
目前也已經進入危險區,
也就是淨值開始跌破2元,
依照目前規則,
它在30天平均低於2元的話,
將面臨清算下市命運,
步上先前原油正2的後塵。

這還不打緊,
從原油正2 ETF開始,
不斷提醒大家ETF的溢價問題,
也同樣一直存在富邦VIX身上。

因為ETF全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
也就是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
所以會有本身的淨值,
以及在市場上交易的市價。

正常而言,
市價會貼近於淨值,
因為如果兩者偏離過大,
會引來法人大戶套利,
把兩者拉近。

但是如果發行商的籌碼已經用罄,
則套利的動作就沒辦法做,
可能就會發生淨值歸淨值,
市價歸市價的情況,
去年的原油正2如此,
富邦VIX ETF也是如此。

平常也就算了,
頂多就是買貴而已(但不退差價),
一旦ETF面臨清算,
用市價買來貴鬆鬆的富邦VIX,
可就得被用較低的淨值清算,
投資人得不償失啊。


建議投資朋友,
手上沒有這檔的話,
建議此刻不要買進,因為還有溢價,
手上持有這檔的話,
則可考慮是否將資金轉到更有效率的標的。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買高麗菜不送蔥划不划算?


「什麼?你買那顆高麗菜沒有送蔥?」老闆故作驚訝說,
「來,我們這顆高麗菜,雖然貴20元,但是會送你蔥。」

買菜時,如果遇到這樣的銷售話術,
您會埋單嗎?

想必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樣的東西,貴了20元,就算送一把蔥也不見得划算,
更何況,也許我們根本不需要蔥,
所以會埋單的人應該不多吧。

但生活中,
這樣的例子卻屢見不顯,
埋單的人卻多如過江之鯽,
再加上周遭的人都埋單時,
羊群效應更加明顯。

買菜也就算了,
如果是金融理財工具,
影響的就不是20元可以解決的問題了,
那就不能不慎了。

最近市場某公司某檔「高股息」基金表現佳,
從去年發行至今報酬達45.8%,
(其實同期間指數報酬72%,台灣50報酬84%),
投資人莫不滿意這樣的績效。


於是該投信趁勝追擊,
發行了一檔投資型保單,
投資標的和策略大同小異,
但是號稱「存股」順便送「保險」,
對象還鎖定持有該檔「高股息」基金的投資人,
請他們贖回費用低廉的「高股息」基金,
轉進費用較高的「存股」保單。


套一句常聽前輩說的話,
「沒有不對的商品,只有不當的銷售。」

如果您目前沒有足夠的壽險保障或年金規畫,
也懶得再去比較其他保險工具,
也不介意付出較高的成本費用,
那這東西或許真的適合您喔。

反之,如果你已經保好保滿,
需要的是較佳的投資績效,
那,這麼做就等於家裡已經有滿滿的蔥,
還為了那把多餘的蔥,
去買加了價的高麗菜了。

「來,我們這存股基金,雖然貴一點,但是會送你保障喔。」
您會埋單嗎?

========================

新聞:元大人壽存股保單三天狂賣145億元 金管會緊盯是否不當銷售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9484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要不要打疫苗啊?

身在台灣的小確幸就是,
當全球焦點都討論疫苗與解封時程,
以及經濟復甦的步調等問題,
台灣的焦點卻是改鮭魚吃鮭魚,
以及行政院長打的AZ到底是不是假的。

難怪知名作家范疇提到,
台灣在疫情穩定控制的環境中,
享受到了安全與自由,
卻恐怕也錯失成長的轉機,
脫離了全球生態改變的步調。

回到疫苗這件事上,
聽到媒體整天把少數案例放大,
斗大的驚悚標題擾動人們敏感神經,
恐怕會降低施打疫苗的意願,
即使知道全球肺炎死亡率約2.2%,
遠遠高於可能因疫苗致死率約0.003%,
(事實上,尚不確定是否與疫苗相關。)
但人的非理性往往能輕易戰勝理性。


因為不考慮機率情況下,
認為如果不打疫苗而導致感染,
那是命中註定,是外在因素,
而如果施打疫苗而導致血栓,
那是自己決定,是內在因素,
而偏偏歸因理論下,
人傾向把壞事歸咎外在所導致,
所以寧可選擇「不作為」。

打疫苗跟投資的「停損」一樣,
都是為了避開更大的危機,
而付出的一點點代價。
不停損情況下股價大跌,
那是命中注定,是外在因素,
停損後股價卻出現大漲,
那是自己決定,是內在因素,
於是「停損行為」成了那一劑疫苗,
理性上知道應該要做,
情感上卻寧可選擇「不作為」。


所以小編在此特別提醒,
在瞬息萬變的疫情與行情中,
疫苗要打,條件單也要設,
才能避開情感上的弱點,
長治久安持盈保泰喔!

參考新聞:AZ疫苗不安全?張上淳公布WHO和歐盟評估資料:利大於弊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3-22/552671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我也要成為航海王

「我是要成為航海王的公司!」

去年五月以來,
「貨櫃航運」因為需求爆發,
造成全球大缺櫃,
運價也因此在大漲至近三倍,
讓長榮和陽明股價連番飆漲,
分別拉升四到五倍之譜,
號稱不可一世的「航海王」,
目前即便這樣的缺櫃狀況未完全緩解,
但貨櫃運價已經有緩和下來的趨勢。

海上運輸的另一個族群,
也就是「散裝航運」,
卻悄悄地正在接棒演出,
散裝主要運輸的是礦物、穀物等大宗物資,
運價指標為BDI波羅的海指數,
算是資歷非常久遠的指標了。

BDI指數有三個成分,
依照船型由大到小分別為BCI、BPI、BSI三種,
佔BDI成分比重分別為40%、30%、30%。


就整體BDI指數而言,
價格還在區間整理,
但可以留意到代表中小型的BSI卻領先飆漲,
主要當然穀物大漲和缺貨帶動,
但遽聞也因為缺櫃效應,
部分原本走貨櫃的貨物改走小型散裝船,
帶動BSI運價上揚,
甚至也已經開始帶動BPI中型船的運價了。

在此背景之下,
如果想要布局散裝航運股,
選擇實在太多了,
到底要如何做選擇呢?


其實一樣是散裝航運股,
每家公司旗下的船型分配有不小的差異,
小編整理出目前各家旗下已運行的船隻,
統計出不同船型的數量,
相信選股上就很清楚了,
最強勢的該會是小型船為主的航商喔!

========================
新聞:散裝市況熱掀搶船潮 四維航飆漲停創5年半新高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4921

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存股族可留意的冷門好股

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
除了影響公債和投資等級債價格之外,
也影響到了法人選股的方向喔。

敏感的投資朋友應該發現,
「元大台灣50」ETF從1/21創高點之後,
就一直在區間整理未能突破,
反而「元大高股息」ETF卻不斷創高,
顯示資金從大型權值成長股,
轉向有配息保護的高殖利率股。


如果買股票的目的,
是長期配置賺取股息,
而非短期操作賺取價差,
倒是可以留意一些冷門的殖利率好股。

市場上關於高殖利率整理很多,
多半都直接用「今年配息」除以「目前股價」,
也就是今年的殖利率高低作排列,
這樣做簡單而暴力,
但會產生個很大的問題,
這配息的來源是來自營業或是業外的獲利?
這樣的獲利能否年年持續?

拿過去資料來看,
去年大魯閣殖利率高達28.1%,
中和殖利率也高達和17.5%,
能夠配那麼多現金,
都是因為處分土地資產,
貢獻業外收益,
但這樣的收益是一次性的,
不可能有處分不完的土地,
因此除權息後這兩檔股票就遭逢無情賣壓,
走勢慘不忍睹。

為了避免這情況發生,
小編試著設定幾個條件篩選:

1、過去五年的EPS相對平穩或增長。
2、過去五年的現金股息相對平穩或增長。
3、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超過5%。
4、今年預估現金殖利率超過5%。
4、大股東籌碼相對穩定,持股水位高。

依這樣的條件篩選後,
挑出了這幾檔頗為冷門的股票,
成交量或許不大,
但卻無損他們的長期投資價值喔。


這是小編自己的篩選邏輯,
你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方式呢?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最佳進步獎得獎的是?

2020武漢肺炎肆虐,
全球經濟停滯而呈現衰退,
各國飛機出不去,船開不進來,
防疫方面表現突出的台灣,
硬是逆勢繳出驚人的成績單,
GDP成長率站穩3.11%,
甚至勝過許多開發中國家。

放眼2021,
台灣繼續維持高水準,
經濟成長率預計仍有4.64%,

就像考90多分的學生,
成績還能再進一步,
實屬不易啊。

可是與其他學生相比,
大夥兒去年大多考不及格,
而今年終於回到80分水準,
進步幅度就相當驚人了,
美國從-3.5%大增到+6.5%,
英國從-9.9%大增到+5.1%,
中國也從+2.3%大增到+7.8%,
印度更是從-7.4%激增到+12.6%。


相較之下,
第一名的台灣從3.11%成長到4.64%,
似乎就難一支獨秀了,
今年在股市方面更是如此了。

事實上,
美國這數據還嫌保守,
高盛才剛調高對美國2021的GDP預估,
因為通過1.9兆美元紓困金的影響,
甚至再加上後續預估2到4兆美元的基建案,
整個大撒錢救經濟之下,
GDP預估可以高達7~8%的成長幅度,
對一個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經濟體而言,
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
此時此刻會覺得美股已經很高檔了,
(事實上,有哪個時刻不是呢?)
不過從去年以來,
漲幅集中在半導體和科技股身上,
從四大指數來看就能發現,
從去年武漢肺炎爆發前起算,
經過修正和彈升之後,
漲幅分別為67%和46%,
反觀大型股的道瓊指數,
漲幅遠遠落後,僅達12%。


也就是說還有不少漲幅落後的大型股,
投資美股還怕沒機會嗎?
敢買王品、美食,卻不敢買麥當勞?
敢買漢翔、華航,卻不敢買波音?
敢買六福、劍湖山,卻不敢買迪士尼?
敢買新光金、彰銀,卻不敢買高盛?
敢買鴻海、宏達電,卻不敢買蘋果?
敢買.....

========================
新聞:高盛再度上修美國GDP成長 估基建計畫上看4兆美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3221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成績單

去年度股價最悶的產業,
除了疫情受害股之外,
大概就屬於金融股了。

去年第一季因為疫情導致股災而大跌,
金融股無法倖免,
但當美國無限量印鈔之後,
加上實體需求帶動業績,
電子股狂噴,
金融股卻鬱鬱不得志,
市場長期低利率壓抑銀行利差,
預期實施IFRS壓抑壽險表現,
金控股價與獲利似乎不成正比。


然而在一片看衰聲中,
金控卻端出了不俗的成績,
而今年前兩個月才剛結束,
富邦已經端出高達3.77的EPS,
國泰也有2.95的EPS,
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
股價也在近期噴出一吐怨氣。

事實上,
此現象也並非台股獨有,
龍頭美股早已有這跡象可循,
觀察過去一個月類股表現,
美股最強勢的族群,
莫過於金融和能源石化了,
電子股反而是走弱的,
對應到台股正好也是如此。



不過要留意的是,
金控部分每個月10日都要公布成績單,
最近幾個月表現都相當亮眼,
而股價似乎也在公布後隔日見高點,
之後往往面臨修正。

以下圖的國泰金為例,
就可以明顯看到,
10號的下個交易日,
總是容易利多出盡見高點,
然後股價經過修正後,
在緩步向上,
等待下個月成績單的到來。


因此趁今天金融過熱拉高,
先調節部分金控股獲利了結,
過陣子等市場冷卻後,
再考慮慢慢回補喔。
========================
新聞:15金控前2月合賺1300億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0778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紅色是熱情還是危機

紅色象徵熱情,
卻也常潛藏著危機,
尤其是紅燈右轉後的警察大人。
更是讓我們一時的衝動,
成為悔不當初的苦痛。

不過,
小編要說的不是交通號誌燈號,
而是判斷榮枯的景氣燈號,
久違了足足十年的紅燈,
就在二月出現。


景氣對策信號紅燈,
代表的是景氣非常熱絡,
字面上看起來是好事,
但對照到股價指數來看,
會發現兩個重點:

一來高處不勝寒,
維持在高檔的時間並不長,
且突破38後很容易出現反轉,
畢竟油門踩一下子踩到底,
車速來到最高峰,
車身本來就容易晃。

二來股市短線容易見高點,
畢竟股市是經濟的櫥窗,
經濟如果過熱反轉,
股市勢必也容易進入震盪,
等待指標修正後,
再進行下一次的攻堅。


以此來看,
二月指數見高點,
倒是挺符合景氣燈號預估的。

另外,
GDP也是個參考指標,
從去年第三季開始,
一路到今年第二季為止,
經濟成長率都是大幅躍進的,
創造全球罕見的奇蹟。


但是時序來到第一季末,
因為去年第二季正值疫情爆發,
經濟是最低點,
因此今年第二季的成長率,
很容易猜也會是最高峰,
三、四季將急速降溫。

而股市往往領先GDP一季,
因此也可推導出指數高點在第一季,
而後第二季可能將面臨修正喔。

參考新聞:近10年首見 1月製造業景氣亮黃紅燈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35229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春江水暖鴨先知?

有人說千線萬線不如內線,
每次公司接到訂單、利潤大增等利多,
或是產品滯銷、認列虧損等利空,
內部人總是提早知道,
當然也就可能提早買股或賣股,
這樣的資訊不對稱,
對投資人非常不公平,
所以法規上當然也就要予以規範。

這內部人是指誰呢?

法規上包含董監事、經理人、大股東等,
(大股東指持有10%股份以上者),
當然不少人會用配偶和小孩當人頭,
所以法規還包含這些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儘量讓籌碼真實呈現,
規範其轉讓股票都要申報給大家知道。

申報的時間點有兩個:

要轉讓股票前,
必須要事先申報(除非一天賣低於10張),
申報後一個月內可以轉讓,
超過時間如果想要再轉讓,
就要再重新申報。

而在轉讓股票後,
則需要在下個月做事後申報,
讓投資大眾看到內部人持股異動,
令那些未事先申報的轉讓也無所遁形。


不過,
不是每個申報都是壞事喔,
一般轉讓申報有兩大類:

特定人轉讓-包含洽特定人、贈與、信託等。
非特定人轉讓-包含一般交易、盤後定價、鉅額逐筆等。

原則很簡單,
「特定人」轉讓通常有特殊目的,
例如父母要把股票贈與給小孩,
或是怕爭產或股權被把持而交付信託,
又或是引進策略聯盟夥伴,
對股票通常反而是好事,

「非特定人」的轉讓要比較小心,
通常是內部人覺得股價可能太高,
或是恐怕有甚麼未公開的重大利空,
趕緊先將股票出脫給不知情的投資人,
所以得特別留意喔。

新聞:台灣港務公司出脫股票 陽明解任董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289705

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史上最大外資賣超!!!

昨晚美股大跌,
台股開盤順勢開低走低,
不過盤中雖然有些股票力抗壓力,
最後加權指數仍然功敗垂成。

不過,
真正令人震驚的是,
外資賣超上市櫃竟高達985億元,
創下史上單日賣超金額最高。

於是,
今天盤後開始有投資人詢問,
有甚麼標的可以做空台股,
以及這波會跌到哪裡的問題。

不過先別緊張,
今天是二月最後交易日,
也是MSCI季度調整的日子,
被動式基金(如ETF)和許多共同基金,
都會在今天最後一盤一次性調整持股,
所以該盤上市成交量高達700多億元喔。


雖然賣超金額頗大,
但不代表外資會繼續一路看空台股喔,
且該賣那些股票多少金額,
都已經在2/10中就公布了,
後續還是回歸原本的步調喔。

至於大盤方向,
今天指數雖然大跌,
但股價結構表現其實不算很差,
強勢股還是比弱勢股來的多,
台幣盤中也維持強勢(這是關鍵),
若能配合上費半指數止穩,
台股還是頗有反彈的機會喔。

985億元的賣超金額,
當個紀錄放在櫥窗就好。

新聞:MSCI季度調整 新增南電、剔除佳格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5245678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13樓有寶物可挖?

若您是美股投資人,
應該常常會聽到一個「13F」的名詞,
據說從那裏可以挖到寶物。

不過別誤會,
這不是新的RPG尋寶遊戲,
更沒有13層樓可以讓你爬,
但資料的確都是「Online」的喔。

13F表單,
是指美國證券法規要求,
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機構,
必須在季度結束的45天內,
提交持股的狀況。

這些機構包括了一般的共同基金,
也包含對沖、養老、保險等非共同基金,
共同點就是資金部位相當驚人,
且都由專業經理人真槍實彈操作,
知名的巴菲特、索羅斯、僑水、ARK等,
也在公告13F的時候,
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於是許多投資人會在公布後,
尋找哪些股票是巴菲特或伍德新增股票,
例如這次巴菲特買進的威瑞森和雪佛龍,
伍德著墨的Tesla和Palantir等,
都是追逐的重點。

不過其實小編並不贊成如此操作,
原因有二:

首先,
二月中公布的這數據,
與實際買進的日期,
至少有45天到136天的落差,
恐怕資訊並不夠及時啊,
也許我們看到13F去買進時,
說不定他們已經在獲利了結了呢。

再者,
例如對巴菲特而言,
新增持股占比恐怕並不高,
也就是說它的漲跌與否,
對巴菲特整體資產影響是微乎其微,
甚至在配置上也許有其戰略意義,
例如去年第二季布局的黃金開發商,
一度讓市場投資人以為他看好黃金走勢,
結果第三季時卻已出脫持股大半持股,
投資人跟著做不見得佔到便宜。

那可以怎麼做呢?

既然我們認同巴菲特和伍德的操作,
而他們的投資公司或ETF有掛牌上市,
倒不如直接買進他們操作的標的,
讓他們二位男女股神來幫我們操作,
保證不會落後他們的績效,
也省得每季都要追蹤一次持股喔。



更棒的是,
這兩位大師,
剛好一位代表傳統價值,
一位代表未來趨勢,
平衡了我們整體投資波動喔!

========================

新聞:索羅斯押寶電池新創QS Palantir持股價值增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67410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壓歲錢該放在哪裡呢?

春節長假結束,
也正好是學校寒假的尾聲,
因為疫情的關係,
學校延後到下禮拜收假,
消息傳來學生界普天同慶。

特別的是,
這兩天非常多爸媽,
善用這兩天多出的假期,
帶著小孩來到券商開戶,
也開啟孩子第一個財富儲蓄桶,
小編認為這真的是很好的現象。

遙想小編兒時,
多數家長不喜歡跟小孩談錢,
「錢是罪惡的根源。」
「有錢人都是貪婪而邪惡的。」
「不要去拿不屬於我們的錢。」
這樣的觀念,
常常在經意從長輩言行中流露,
因而小編潛意識中也有這樣的種苗,
日後也影響了許多決策。

更進一步說,
我們可能曾聽信明牌而虧錢,
可能曾看過長輩為投資鬧翻,
可能曾有過不愉快的投資經驗,
這些都讓我們潛意識中種下各式種苗,
同樣也影響我們運用錢的方式。

現在身為家長,
我們的觀念言行同樣也影響下一代,
小編特別提醒自己,
不要讓這一代的金錢觀,
侷限了下一代的眼界,
最常見的就是金錢運用的方式。



有些極為保守的父母,
幫孩子把錢都買了定存或儲蓄險,
或是買了債券基金等。

事實上,
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風險承受度,
小孩們因為未來時間還很長,
最能布局在高風險高報酬的商品上,
太過保守的配置,
反而錯過積極投資的黃金時期。

小編很警惕地在這點上,
常常跟孩子討論壓歲錢運用方式,
讓他自己決定要留下多少錢花用,
剩下的都幫他投資ETF,
也讓他享受每年領到配息時的成就感,

不見得能讓他贏在「財富」的起跑點,
但一定要讓他贏在「財商」的起跑點。

========================

好書分享: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6121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防疫險真的能防疫嗎?

「只要500元保費,被隔離即可領取10萬元。」

前陣子保險界掀起了防疫險風潮,
尤其是桃園醫院疫情擴散後,
更是讓某遭隔離就出險的保單賣到爆。


筆者其實很反對這樣的保單出現,
試想當投保這樣的保單後,
我們對防疫的積極度會不會有差別?
會不會更放心地參加AKB48握手會?
會不會更放心地去擠進唐吉軻德?
說不定有人還因此把保單當成樂透在買,
買到後努力提高「中獎」機會。

這種看似對抗疫情、
其實卻會提高疫情風險的情況,
就是一種「逆選擇」。

逆選擇是甚麼呢?

就是我們基於希望選擇「好」結果的過程,
卻運用了錯誤機制選擇出「差」的結果。
這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常見。

之前去王品旗下餐廳吃飯,
填寫「滿意度調查」時
筆者幾乎都會填寫「非常滿意」,
心想算是對工作人員的鼓勵,
但從沒有接收到任何正面回饋。

反倒有次堂弟說去用餐後,
填寫了對主菜「非常不滿意」,
結果該餐廳經理和主管帶著禮物,
開車近200公里來到他家拜訪致歉,
聽到的當下其實筆者不太是滋味,
心想下次我也來填「非常不滿意」(誤),
餐廳這動作或可也算是種「逆選擇」。

股票操作上,
筆者更是發現「逆選擇」每天上演,
讓散戶們總是處於長期虧錢狀態。

常常同族群股票上漲,
會有隻領頭羊漲勢最兇猛,
但多數投資人都不敢碰,
寧可買同族群其他沒漲的股票等補漲,
偏偏因此強勢股籌碼最乾淨,漲勢最兇,
弱勢股則因為散戶都進去,完全不動。

手上有兩檔主要股票,
當遇到市場風險來臨時,
多數人會選擇賣出獲利的股票,
然後留下虧損的股票,
結果虧損不斷擴大,
甚至吃掉另一檔獲利的部分。

當股票能夠衝到漲停,
後續往上機率極高,
甚至是整個波段的開始,
卻被我們貪小便宜給錯過。
而股票會被殺到跌停,
後續往下機率甚大,
接到刀子卻連手都斷掉。

昨日挑選出兩檔看起來已發動的股票,
今天掛單時都用平盤價或更低價買進,
結果強勢的股票直接開高走高,
弱勢的股票卻開平走低,
其結果就是只會買到弱勢股,
永遠錯過強勢股。

這些看起來都是很小的差異,
日積月累下來,
每天差個1%,
一年就差個3,778%,
贏家與輸家的高下立判喔。

========================
新聞來源:臺灣產物保險防疫保單有道德風險?金管會:有除外條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1210298.aspx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哪家滷肉飯漲價最有利?

「某某公司將調漲全產品線15%價格」
今早報載某科技廠出現這樣的訊息,
初看到這樣聳動的標題,
多數人想必直覺反應是利多吧?

說起來真的是利多,
不過問題是,
到底對誰有利呢?

台灣豬肉現在頗為熱門,
有甲乙丙三家滷肉飯小吃,
同時貼出公告調漲價格:

甲店是因為風味絕佳5星好店,
生意爆滿因而調漲售價;

乙店是因為台灣豬肉奇貨可居,
不得已只好跟著調漲價格;

丙店是也是因為台灣豬肉漲價,
所以也跟著調整價格,
但慘的是他規模小搶不到足夠的豬肉。

同樣的漲價,
對這三家店的獲利意義卻完全不同。

甲店售價上漲來自需求大增,
所以利潤也能大幅增加。
乙店售價上漲則來自成本上升,
所以是獲利或可小幅增加。
丙店則不但只能反映成本,
還可能因為搶不到或營收下滑。

最近IC晶片需求氾濫,
一來需求推升,
二來供給面失衡,
在這樣的背景下,
車用晶片再跳進來搶單,
讓市況更為火熱。


這波漲價風潮,
晶圓代工就像甲店一樣,
生意大好需求大增,
因此也會是最大受惠者,
如台積電、聯電、世界。

而IC設計大廠就像乙店一樣,
生意固然好但成本(晶圓代工)增加,
但規模夠大尚能穩住產能,
也尚能受惠於整個市場的上升,
如聯發科、聯詠、瑞昱等。

IC設計小廠則像是丙店一樣,
雖可轉嫁價格給消費者,
但問題是搶不到產能,
則有行無市銷售反而受限哦。

==================

新聞來源:盛群:將調漲全產品線15%價格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221830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你也換了錯失恐懼症嗎?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
也稱社群恐慌症等,
是指一種由患得患失所產生持續性的焦慮,
得上這種症的人,
總會感到別人在自己不在時,
經歷了什麼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種社會焦慮被描繪為:
想要與別人在幹什麼至始至終保持關聯的渴望。
同時,它也被定義為一種對後悔的恐懼......
(以上擷取自維基百科)

最近發現這樣的症狀,
不只出現在社群上,
也出現在投資上。

全球股市在資金行情簇擁之下,
不但道瓊突破傳說中的3000,
台股更是不可思議的碰觸16,238,
網路與媒體上不斷吹捧報酬率,
哪檔股票一個月漲了幾倍,
哪個達人一個月賺了幾百萬,
社會沉浸在這樣的氛圍當中。

這樣的氛圍中,
讓很多投資人產生焦慮感,
覺得整個市場只有自己沒有跟上,
於是眼盲忽略了風險,
忘記股市已從8,000點漲了1倍,
忽略了外資持續調節大賣,
「貪」與「怕」兩種反向情緒,
居然在同個時點出現,
「貪」圖最後的報酬率,
「怕」沒有跟上行情。

末升段總是如此,
別忘了做好資金的調配,
指數越高風險越大,
現金部位也就要適時拉高。


至於股票操作,
能克服情緒的最好方式,
就是用「自動停利停損」的系統,
事先冷靜看好強制出場的價位,
用「條件單」預先設定好,
當價格跌破關鍵點位時,
便自動強制出場喔,
更不用擔心崩跌突然來臨時,
不及照顧滿手的股票喔。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倒數8天哦!

隨著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
年節氣氛越來越重,
今年2/5星期五是封關日,
也就是農曆年前的最後交易日,
如果把股票賺的錢拿來發壓歲錢,
記得在這天之前賣出喔。


這次的封關時間較長,
對疫情或對國際局勢不放心的朋友,
可利用這幾天的時間,
針對漲幅偏高的個股作調節,
轉進低基期或防禦型的股票上,
(低基期不包含一直破底的股票喔。)
畢竟若真的有意料之外的風險發生,
漲幅已大的個股恐怕未來修正也大。

另外,
有交易期貨的朋友們,
封關當天還是有完整的夜盤哦,
然後才跟著封關,
安心地休假去。

封關日後兩個營業日,
也就是2/8、2/9並不開盤,
但是銀行有營業,
主要是讓投資人方便入錢,
把2/4、2/5買賣的股款交割完畢,
順便換換新鈔喔。

最後,
過年期間美股天天有交易,
投資朋友們搓麻將之餘,
也可以尋找美股的交易機會,
照樣讓您荷包賺飽飽哦。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存股族們注意囉~

台灣防疫績效斐然,
除了政府的作為和全民的努力外,
健保系統也起很大的作用,
讓我們在口罩的供應發放上,
做到公平又有效率,
第一時間讓疫情被控制下來。

不過因為藥品和醫療給付制度上,
為了達到照顧弱勢,
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浪費,
也讓健保資金本身出現危機。

今年元旦起,
為了維持健保營運無虞,
不但將健保費調回2012水準,
與股民們息息相關的補充保費,
也隨著調高到2.11%喔。

何謂健保補充保費呢?
即只要單筆股利給付超過2萬元,
就要全額扣掉2.11%的補充保費,
拿去給健保資金運用喔。


這邊指的單筆,
是指單一檔股票單一次的給付,
不是累積一年的配息。

舉例來說,
若我擁有6張台積電(可惜我沒有),
目前一年配息四次,每次各2.5元,
等於一年配息6萬元,
雖然總額超過2萬元,
但是單一次配息僅15,000元,
所以都不須課徵補充保險費喔。

由此可見,
在這方面季配息股票就較為吃香的。

新費率上路,
大額存股族們要留意喔,
不過也別著急避開除權息,
因為參與配息可享有扣抵稅額,
若「報稅所得」並非很高(像我),
且適用稅率「5%」的朋友(也像我),
反而可積極參與除權息,
來降低綜所稅的稅負喔。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您也有這種感受嗎?

「哇,太扯了,這甚麼走勢啊?」

大盤今日盤中大漲超過400點,
市場氣氛熱鬧非凡,
券商裡這樣的驚呼聲不絕於耳,
然而低頭看看自己的庫存表,
猛然驚覺,
怎麼整個市場大漲,
我手上的股票卻沒什麼上漲?

其實會有這樣的感受,
並不令人意外。

來看一下2021今年以來,
加權指數共上漲1,766點,
而台積電上漲154元,
依其佔加權指數30%計算,
換算貢獻指數竟高達1,300點。


也就是說,
上市股票中其他900多家公司,
合計僅貢獻466點,
更甭說近期偏弱勢的上櫃指數了,
更是回到年初的原點,
標準的賺到指數賠了價差。

此刻多半有兩種結果:

樂觀的人認為,
當台積電停下腳步休息時,
資金四處流竄,
就是其他股票補漲之時。

悲觀的人認為,
台積電的獨強吸走所有資金,
也讓中小型的主力股票,
有趁多方氣勢出貨的嫌疑。

不管真正結局如何,
此處最要小心的是,
可別因為大盤強勢持股弱勢而心慌,
導致進退失據、胡亂操作喔。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葉奶奶幫美元打打氣

葉倫,又稱葉奶奶,
美國新任財政部長/前聯準會主席,
預計今日聽證會上將拋出第一個「川規拜不隨」的做法,
宣告美國將不會追求弱勢美元政策,
並強調包括美元在內的貨幣匯價應交由市場決定。



過去四年,
川普算是史上最大喇喇干預美元匯率的總統,
喊話要讓美元貶值來換取貿易優勢,
以及製造回到美國的機會。

華爾街日報報導,
葉倫將摒棄川普任內追求弱勢美元,
以取得競爭優勢的匯率政策,
重返匯價應交由市場決定不會逕行干預的傳統策略。

雖然美元強弱由市場決定,
而美元供需卻由聯準會來主導,
因此葉奶奶這樣的喊話,
或許對疲弱已久來到前低的美元,
將會起振興的作用喔。

別懷疑,
不管媒體如何唱衰美元,
美元最終還是全球最強運的貨幣,
即使「暫時」僅次於新台幣。

此刻將資產部分配置在美元上,
投入美特別股或是美元計價債券,
將來有機會賺到匯差與利息,

千萬別錯過喔。

========================

新聞來源:美新財長葉倫表態 拜登政府不採弱勢美元政策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18005003-260410?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