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你是在買球員?還是買得分?

  最近終於看了經典的棒球電影-「魔球」。


  這部電影是根據事實改編,敘述美國大聯盟的傳奇球隊-奧克蘭運動家隊,在總經理比利比恩的改革之下,一反大聯盟市場主流經營模式,在極為有限的資源下(全聯盟球員薪資最低的幾支球隊之一),捨棄明星打擊率球員不用,而改用更實際的上壘率和得分率,從市場上買到薪資被低估的球員,用最低廉的成本,打最有效益的仗。

  經歷這樣改革,尤其是釋出三名明星球員後,球隊被市場和媒體嘲諷和看衰,認為總經理的所作所為根本是瘋了。沒有想到,前半球季分區墊底的運動家隊,竟然成績急起直追,甚至創造出20連勝的空前紀錄,最後獲得分區冠軍。在運動家隊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之後,其他球隊才趕緊把經營方針也做個修正,而非一味的迷信明星球員。

  電影的最後,雖然運動家隊還是沒有得到總冠軍,不過比利比恩所創造出來的奇蹟,已經在棒球史上,留下不可忽視的一筆重要記錄了。而改變了棒球的遊戲規則這件事,意義也比得總冠軍來的大多了。

  在事業經營上、或是投資上不都如此嗎?當大家都用同樣的模式、同樣的邏輯在經營或是尋找投資標的,下場就是表現平平甚至不如預期。只有找到最關鍵的因素,用自己的方法尋求突破,才能出奇制勝。否則大家都會MACD、KD,也都知道黃金交叉死亡交叉,我們要如何能夠比別人成功呢?

  此外,尋找球員就和尋找投資標的一樣,不一定要找到最棒的,最有名氣的,有時候用心尋找,從被低估的標的中,反而能夠挖到黃金,用既有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比利比恩在球員的經營上,從不留戀明星球員,反而當球員變成明星球員時,名氣和成本超過效益時,就毫不猶豫的把球員賣出。咱們股票不也該如此嗎,我們還有個更容易評斷的指標,也就是本益比,過高的時候就該先獲利了結了,管他市場怎麼評斷怎麼看好。


  大盤從過完年的補跌之後,一路反彈至今,不但站上季線,也回補了補跌的缺口。不過可以留意到一個特殊的現象,外資原本一萬六千多口的空單,短短幾天回補到剩下兩千多口,當然空單回補可以解讀為認錯,或是看法轉變,但最重要的是籌碼狀況改變之後,勢必對盤勢有所影響。

  比較要留意的是,大盤是否會再度回測第二支腳,若真如此,回到季線之下,應該都算是不錯的布局點。屆時再從領先大盤止穩與發動的股票,再度布局著墨。

  祝福大家明天元宵節快樂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