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握手的危機與轉機

  眾所矚目的世紀會面,就這樣結束了。
 
  這場自1949年兩岸對立以來的首次領導人握手會,究竟達成甚麼目的?改變了甚麼?台灣從此在國際上暢行無阻?中國撤掉對台的數百枚飛彈?以後拿著國旗在國際場合不必遭到中國的阻撓?台灣經濟從此起飛?如果這些答案都是否,那到底這場會面的實質意義是甚麼?


  我想,唯一後續有機會帶來的效應,就是美國會更積極做些拉攏台灣的動作,有可能是貿易上、有可能是TPP上。畢竟對美國而言,最大的利益,是中國本身要被牽制住,在中國企圖用RECP、一帶一路、亞投行瓦解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之下,美國重返亞洲的棋,勢必得要下的更小心。

  不過,其實當前真正可怕的,不是政治上與軍事上,而是像紫光這樣的餓狼,不斷蠶食鯨吞臺灣的人才和企業。先是大動作挖腳南科總經理高啟全,開啟大家注意,然後是入股力成成為最大股東,而後更是直接表態要購併聯發科,並發表「如果不開放投資半導體,就禁止臺灣賣半導體到中國」這樣的說法,震撼了市場。


  這是中國企業的霸道,卻也是台灣面臨的困境。過去幾年台灣緊緊擁抱中國,偏偏中國在金融海嘯後,本身就是一架準備著陸的大型飛機,差別在於軟著陸還是硬著陸而已。抱著降落的飛機,能妄想飛的多高?反而可能在著陸時摔的鼻青臉腫。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不管是經濟上、甚至政治上,選擇似乎越來越少,如果持續下去,最終面臨的就是要生存或是要尊嚴而已了。力成原本是台股半導體封測的資優生,獲利穩定體質佳,但當整體產業被中國取代,力成也就無法置身於外了。於是打不過就加入,成了他最快的選項。

  難道沒有突圍的可能性嗎?

  我覺得倒不是沒有,從技術上突圍,創造別人無法複製取代的價值,例如生技族群;從供應鏈上突圍,避開中國製造加工,轉移至東協,例如紡織族群即是如此;從產品能力本身突圍,讓別人只能跟隨無法超越,例如台積電、大立光等。

  企業都知道從這些方向突破困境,化解中國壓力,台灣的國際政治上,能不能從這幾個方向下去思考呢?就看主政者的智慧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