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期指閃崩與AI理財

  「這是甚麼狀況?發生甚麼事了?」

  同事一手拿著吃了一半的肉蛋吐司,一手握著滑鼠一直點選,眼睛盯著突然下殺一千點至跌停的台指期,然後在還沒回過神之前,台指期又從跌停反彈了近千點。而剛去上廁所回來的同事,渾然不知剛剛曾經發生這麼大的巨變。


  第一時間,大家都在猜測原因,錯帳?南北韓開戰?台海衝突?但都沒能找到正確的答案,事實上,這種閃崩閃彈的走勢在美股等成熟市場,也不難見到。2010年那幾年,美國市場甚至有所謂「高頻交易」就常因此引導指數出現閃崩。

  今天這齣戲上演後,電視媒體普遍往錯帳方向猜測,多在討論這筆單要賠多少錢(台指期跌停 統一證錯帳損失2082萬)?但其實真正原因應非如此,而是法人單自營商的停損機制,加上程式交易的觸動,導致這樣的結果。傳說中的苦主統一證券隨後也至交易所公告,並非謠傳的錯帳,而是停損機制觸動得要砍單(統一證:程式停損非錯帳)。


  舉例來說,昨天的盤勢與籌碼都顯示趨勢明顯偏多,因此可以推斷法人、主力、程式單手上握有不少多單,然而法人有其風險的內控制度,也就是指數跌到多少以下,就要進行砍倉,每家數字不見得一致,卻大同小異。所以當指數受韓國影響下跌時,開始進入法人們停損的標準,於是陸續砍倉,進而加大跌勢。而這同時,程式交易的停損單和突破追價空單也開始陸續觸發,更是用市價的方式直接丟單,兩者相加之下,就如骨牌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從這去反思另一個問題,前陣子電腦在圍棋擊敗人類時,大家很熱衷討論AI理財的議題,不少銀行和券商都搭上這股熱潮,趨勢大師也紛紛預言未來理專即將被取代,改由AI來幫人類判斷該如何做到最好的配置。聽起來這一切似乎很可行,畢竟人類是有限理性,且容易情緒化的。

  最大的問題是,當每個AI都能用過去相同的大數據,彙整出最佳答案,這最佳答案是不是就大同小異了?舉例來說,如果過去每次美國利率從低檔開始升息,股市也就開始走大多頭,AI早在去年底美國開始升息時,就會把大家的資金布局在股票,能進場的資金都一次就全進場了,股價一次拉到高檔,燃料一次燒盡,然後熄火。

  別說不可能,小葉曾有段時間很熱衷程式交易,但在把參數最佳化找到完美績效後,卻驚覺從最佳化那天後績效便一落千丈,簡單講,就是大家都會最佳化,得到的參數也都相同,自然就沒有利潤了。

  更慘的是,熄火後股價一路往下掉,跌破停損機制時(AI的停損點可能大同小異),就容易出現像今天的骨牌式閃崩,停損點小的AI先砍,價格被砍下來後又觸發另一個AI的停損,最後大家砍光光。


  真有全面AI理財的那天到來,真正的贏家高手會怎麼做,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測試骨牌的啟動點,然後布局大量空單後,伺機猛力推倒骨牌,享受這些AI停損而閃崩時,所帶來的驚人暴利。(閃崩事件!1人就讓華爾街崩盤

  這次的事件,在金融市場上,恐怕不會只有這次,但也像是敲醒大家對AI理財過度期待的警鐘吧!

沒有留言: